来,今儿咱唠个嗑,聊一件在网上都快盘出包浆的“陈年旧案”。
这事儿吧,听着跟地摊上五块钱一本的军事小说似的,说咱们那年93阅兵,藏了个叫“东风-61”的大家伙,一出场就把山姆大叔给整不会了,连后来当上总统的特朗普,都隔着太平洋发来“贺电”,字里行间那叫一个客气。
这剧本,是不是听着特带劲?
跟喝了冰啤酒一样从头爽到脚。
可这里头有个 bug,一个非常破坏气氛的小细节——2015年的时候,特朗普先生还在自家大楼里琢磨着怎么在电视上多说几遍“You're fired!”
,白宫的草坪,对他来说还是个旅游景点。
你看,这事儿的魔幻之处就在这儿。
一个虚构的型号,一个穿越时空的主角,硬是凑成了一桌大戏,还让无数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这本身比导弹本身有意思多了,不是吗?
先不说那位还在忙着竞选拉票的未来总统,咱们把记忆的镜头,拉回到那个蓝天白云的九月三号。
讲真,那天北京的天空,蓝得有点不真实。
长安街上,当“东风-26”的发射车方队,像一排沉默的史前巨兽,不带一丝声响地滑过镜头时,我敢打赌,全世界所有盯着屏幕的军情分析室里,空气都是凝固的。
那玩意儿,军迷们后来给起了个外号,叫“关岛快递”。
多损呐,又多形象。
它往那一摆,什么话都不用说,意思已经很明白了。
这就不是在秀肌肉,这是直接把一份签收地址写得清清楚楚的战术地图,拍在了某些人的办公桌上。
这叫什么?
这叫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现代版演绎。
那会儿五角大楼里是什么光景?
我猜大概是一屋子精英对着卫星图,一边猛灌咖啡,一边紧急修改着PPT上的实力评估。
那几天的CNN,专家们脸上的表情,就跟便秘了一个礼拜似的,想说点狠话,又憋不出来,最后只能挤出几句“我们正在密切关注”之类的废话。
好了,现在让时间快进,主角特朗普终于登场了。
这位爷的风格,咱都懂,主打一个“随心所欲”。
他治理下的中美关系,跟坐过山车似的,忽上忽下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道是爬升还是俯冲。
所以,当他发出那段被后世反复解读的推文时,全世界的吃瓜群众都兴奋了。
他又是提二战,又是聊感恩,最后还“相信”我们爱好和平。
这话说得,滴水不漏,简直是把太极拳打到了外交领域。
你说他怂了吗?
我倒觉得,这更像是一种极其精明的“战略性耍赖”。
他压根没接我们亮出来的“实力”这张牌,而是直接把牌桌给掀了,开始跟你聊感情、聊历史。
这操作,就好像两个武林高手对决,你亮出了传世宝剑,准备大战一场。
结果对方“噗通”一声坐地上,开始跟你聊他小时候村口王大妈家的那只老母鸡。
你说你这剑,是劈还是不劈?
他用一种近乎荒诞的幽默感,消解了所有严肃的、剑拔弩张的气氛。
这哪是怂,这分明是懂王独步天下的“降龙十八……呃不,推特十八掌”。
所以你看,“特朗普被吓怂”这个说法,本身就是个乐子。
真正值得琢磨的,是为啥“东风-61”这个不存在的传说,会流传得这么广?
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渴望。
在那个节点,我们太需要一个符号,一个能让世界闭嘴的“大杀器”传说。
它叫26还是61,其实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“我们有,而且很强”这个概念,通过这样一个真假难辨的故事,像病毒一样传播了出去。
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舆论场,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心理战。
说到底,这整件事就像一场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。
我们用真正的钢铁洪流,完成了一次硬核的实力展示;而民间舆论场,则用一个虚构的代号和一位穿越时空的总统,给这次展示配上了一段最富戏剧性的注脚。
这里面,谁是导演,谁是演员,已经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,当你的实力真正摆在那儿的时候,对手就不得不开始研究你的剧本,甚至主动帮你写剧本。
至于他是在夸你,还是在骂你,那都是后话了。
你觉得呢?
炒股配资10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